西安国际港务区
西安国际港务区是陕西省、西安市为打造内陆改革开放新高地而设立的经济先导区,是省市践行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建设对外开放大通道的重要抓手和主要平台,是陕西自贸区的核心板块,是大西安国家中心城市建设的东部新中心和第十四届全运会主场馆所在地。
园区位于西安市主城区东北部的灞渭三角洲,浐河、灞河、泾河、渭河四水聚港,规划控制区120平方公里,规划建设面积89.89平方公里。区位优势明显,骨干路网与西安三环路、绕城高速无缝对接,距离西安咸阳国际机场28公里,西安高铁站5公里,距西安行政新中心仅15分钟车程,穿区而过的西安地铁3号线已建成通车,地铁14号线等即将开工建设。园区对外与陕沪、包茂、连霍、福银等8条高速公路通过绕城无缝衔接,是国家多式联运示范基地。
自2008年组建以来,我们始终坚守为中国内陆“造港开埠”的使命,按照“先建内陆港、后建开发区、再建东部新城”的发展路径,依托“西安综合保税区、西安铁路集装箱中心站、西安公路港”三大核心平台,形成了以“长安号”国际货运班列、“西安港”、一类开放口岸、跨境电子商务试点为基础的对外开放格局,创立了“港口内移、就地办单、海铁联运、无缝对接”内陆港模式。园区四度写入《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中共中央国务院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关中平原城市群发展规划》等国家战略,明确提出要“打造西安内陆型改革开放新高地”“支持西安陆港建设”“打造中欧班列品牌”“打造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先后获得了“国家级现代服务业创新基地”、“国家跨境贸易电子商务服务试点核心区”、“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基地”等15个国家级称号,基本形成了临港产业、电子商务、新金融、现代商贸物流、文体健康等五大主导产业体系,着力打造“一带一路上最大的内陆型国际中转枢纽港、商贸物流集散地和大西安东部城市新中心”。
以现代商贸物流为特色的超大型服务业园区——西安国际港务区是陕西省“十一五”重大建设项目,地处西安市东北部灞渭三角洲,西沿灞河,北至铁路北环线,东至西韩公路,南接城市三环和西安绕城高速,规划建设面积89.89平方公里,是西安经济社会发展和城市建设“北扩、东拓、西联”的前沿区域。西安国际港务区交通便利,区位优势明显,与绕城高速公路和城市三环路相连,核心区距西安市新的行政中心5公里,距西安咸阳国际机场28公里、窑村机场就位于国际港务区内,通往园区的西安绕城高速公路与京昆高速、连霍高速、陕沪高速、包茂高速等全国高速公路网紧密相连,形成“米”字型高速公路网络。
西咸新区
国家级新区
西咸新区位于西安、咸阳两市建成区之间,西起茂陵及涝河入渭口,东至包茂高速,北至规划中的西咸环线,南至京昆高速,涉及西安、咸阳两市7个县(区)的23个乡镇和街道办事处。规划控制范围882平方公里,其中城市建设用地272平方公里,现有人口97.8万人,包括空港、沣东、秦汉、沣西、泾河五个组团。渭河、泾河、沣河三河穿境而过,周丰镐遗址、秦咸阳城遗址等350多处周秦汉唐历史遗址散布其中。
按照“资源整合、错位布局、集群发展”的思路,依托西安、咸阳产业资源,注重自主创新,构建创新型产业体系。大力发展现代都市农业,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提高农业综合生产力。重点发展高端装备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节能环保等产业,建设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积极发展电子商务、信息服务、文化旅游、商贸会展、能源金融等,打造面向全国的现代服务业新高地。
空港新城
国家临空型对外开放高地
空港新城成立于2011年,是西咸新区的核心板块,规划面积144.18平方公里,其中自贸区面积13.8平方公里,已获批国家级临空经济示范区。区内的西安咸阳国际机场是我国西部地区最大的空中交通枢纽。自成立以来,我们立足于丝路交通商贸物流中心、国际会展和文化创意中心、国际航空服务业和航空高端加工制造聚集中心、生态和农业小镇示范中心的发展定位,紧紧依托西安咸阳国际机场,重点发展航空物流、航空维修、航空企业总部、跨境电商等临空型产业。目前,梅里众诚动物疫苗生产基地、东航—赛峰起落架深度维修项目、海航部附件维修中心、东航空港总部保障基地、宝能企业总部基地、天羽飞行培训中心、绿地国际会展综合体等世界500强和国内知名企业项目落地,大韩航空、海航、东航、深航、南航等航企基地总部或办事处落户,丰树、顺丰、中外运、“三通一达”等60余家航空物流项目入区,是西北最大的航空电商物流园区,三次荣获全国优秀物流园区称号,加速打造国际航空枢纽。